加入收藏

平安“小独唱”汇成治理“大合唱”

2018-04-11 16:33:19 来源:

社会治理是一项长久课题,也是一张崭新“考卷”。

多位政法干警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法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有机结合,以钉钉子精神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共建共治共享

在一起农田淹毁纠纷中,矛盾双方纠集数十人,即将棍棒相向。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法官黄晓莉收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田间进行调解。她手捧国徽站在中间,拿着扩音喇叭制止冲突。最终,矛盾双方握手言和。“如果不是她及时介入调解,不知道会伤多少人。”纠纷当事人吴某回想起事发场景不禁后怕。

及时向黄晓莉发出预警消息的,正是花都区法院与地方党委政府联合成立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室。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市各区法院积极在各类职能部门、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村社建立联调工作站,构建“区县—镇街—村社”三级联调网络。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探索引入律师值班制度、第三方诉讼风险评估等多元化社会辅助服务,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花都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杨国辉对记者说:“接下来,花都区法院将进一步做实矛盾排查和深层疏导,实现从解决具体争议‘一时之需’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长远之计’的跨越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依托。受访者普遍认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首先需要提高法治化建设水平。

安徽省滁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德文说,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既是当前深化司法改革的生动实践,也是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生动注释。滁州检察机关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向制约工作的短板“叫板”,努力让人民“叫好”,彰显政法机关的智慧与担当。

近年来,滁州市检察院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风险防控机制、第三方参与化解机制、联动对接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比如加强“一站式”检务大厅建设,健全案件查询、信访接待、检务宣传等各项制度,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引入律师、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具有熟悉法律、地位中立优势的第三方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等。

外来人口参与治理

从“一群操持着不同方言唱歌跳舞的大爷大妈”转变为“平安建设中的百姓生力军”,从开展单一文体活动转变为以党建引领的“平安驿站”项目。前不久,外来人口会员占比超过半数的坦洲健身操协会,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引导下参与社区治理,设立了5个“平安驿站”站点,带动社区热心居民一同参与治安巡逻,联动坦洲镇平安办、禁毒办、公安局等部门开展宣传活动,共建平安小区。

外来人口一直是社会治理的难点。中山市常住外来非户籍人口占比达48%,全市超过70%的村(居)出现外来人口与本地村民倒挂现象,社会治理复杂、难度大。

为此,中山市积极探索社区建设“2+8+N”模式,其中“2”指的是各村居组建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8”包括各社区服务中心承担党员服务、群团和志愿服务、综治信访维稳等8项职能;“N”是指各村居根据需要培育的社区社会组织。

中山市委政法委专委张育辉告诉记者,通过“2+8+N”模式,促进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异地务工人员参与基层民主、外地人与本地人沟通融合三项机制创新,有力推进新老中山人社会融合,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置议题,强化协商共识意见的落实和结果反馈,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张育辉说,今后,中山市将以基层党建为统领,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继续扩大基层协商民主主体,扩大异地务工人员的协商参与,根据异地务工人员比例,充实村(居)委会特别委员数量,同时,适当增加异地务工人员代表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名额和比例,拓展异地务工人员参政议政渠道。

治理智能化现代化

通过网络大数据搜集案件线索拆除违法建设恢复耕地;使用汽车尾气遥感遥测设备健全重污染应急处置机制;联合科技公司抓取网络平台涉公益诉讼线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运用智慧检务思维探索网络大数据收集案件线索,发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数量相较试点期间翻倍增长。

丰台区检察院行政检察部负责人邓洪涛说:“下一步,行政检察部将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契机,深化运用网络大数据排查案件线索、解决社会公益矛盾问题这一工作机制,回应网友对保护绿水青山的要求,努力将社会公益矛盾和问题抓早抓小,不断增强行政公益诉讼工作三个效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司法动力。”

伴随科技的进步发展,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理念逐渐贯穿于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多位受访者认为,以智能化建设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整合多方资源,生成综治业务大数据,有助于及时全面、准确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物流寄递行业在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运输毒品等非法物品提供了新渠道,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稳定。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建立了“手机APP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管系统”为一体的寄递行业安全监管新模式,实现对寄递物品的全流程管控,有效破解实名寄递、开箱验视、X光机安检“3个100%”难以落实的困局,以此破获涉及寄递渠道的刑事案件20余起、行政案件130余起。

曾经,由于社会治理工作涉及的部门多,存在顶层设计难度大、共享水平低的客观因素,导致“信息孤岛”“数字鸿沟”问题。为此,南通市公安局加快推进与政府部门间及企业的数据交换共享,以服务实战为引领,通过挖掘整合大数据资源汇聚、深度应用精确服务社会治理工作,变平安“小独唱”为治理“大合唱”。

“大数据引领破案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南通市公安局合成研判作战中心接入公安部云搜索、多库联侦等28个信息资源库,一旦发案,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对视频数据、旅馆住宿、网吧上网等系统数据进行实时比对分析。”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华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人海战术用得越来越少,点点鼠标就能破案。(记者 刘子阳 见习记者 董凡超)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