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6(2018)》在京发布

2018-04-11 16:36:05 来源:

人民网北京4月11日电 4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6(2018)》发布会在京举行。

社会体制改革蓝皮书由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写。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体制篇、基本公共服务篇、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篇、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篇5个部分组成。本书主要对2017年社会体制改革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对2018年的改革走向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017年社会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社会活力增强,社会领域不少方面及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向着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加安全的社会建设目标迈出新步伐。一是各项民生事业改革不断取得新成就。积极推进高质量就业,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制提质扩面见成效;稳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能力;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贫困人口持续减少。二是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推进完善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入推进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发展更加规范。三是安全风险管控与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矛盾冲突出现缓和态势,网络安全事件依然多发;着力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报告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体制改革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一是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高收入群体不仅收入基数大,增速也更快。二是人口结构不合理,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突出。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51.3%。三是民生建设仍有不少短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言,仍有较大差距。四是基层治理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不少是新问题,基层治理中的各种关系还没有理顺。

报告认为,2018年社会体制改革应从四个方面推进。一是在发展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未来一个时期,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下大力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持续保持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卫生计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不减少,甚至适度增加,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二是科学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加强基层基础相结合,坚持完善体制和机制相结合。 三是深化改革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四是努力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动员水平,加快推进法治进程,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本书各篇分报告通过大量的政策梳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分别讨论了社会治理法治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精准脱贫、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农民工等重要领域公共服务、多类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问题,对社会体制重要领域改革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均有涉及,研究深入细致、资料翔实、观点鲜明,政策性、实践性、学术性和资料性很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今日热点